奢侈品行业何去何从年轻消费者成穿越时尚的新英雄
在奢侈品行业呈现萎缩状态之际,年轻消费者成为其主要目标人群。为了向这一市场开炮进军,品牌采取了两种策略:一是设计中融入大众文化;二是邀请年轻偶像作为品牌代言人。
2019年的伦敦男装周和米兰男装周上,出现了不少年轻偶像的身影。各大“老牌”奢侈品牌开始偏向于年轻化。这一切准备的背后,是为了向年轻市场示好。
展示这种行为虽然听起来可能不太悦耳,但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些准备都是为了吸引那些有能力购买高端商品的新一代消费者。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设计中融入大众文化,二是邀请年轻偶像作为品牌代言人。
对于中国来说,大中华区慷慨解囊助发展。在过去,奢侈品似乎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是一种高档消费的行为。在中国人的概念里,奢侈品几乎等同于贪欲、挥霍、浪费。但实际上,从经济意义上看,它是一种高档消费行为,本身并无褒贬之分。从社会意义上看,是一种个人品位和生活品质的提升。
沃尔冈·拉茨勒在畅销书《奢侈带来富足》这样定义奢侈:“奢侈是一种整体或部分地被各自的社会认为是奢华的生活方式,大多由产品或服务决定”。
今天,在国际上的概念是“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不过,每个行业都必须生存,所以寻求生存必须保证该领域存在一定的人口基础,即使他们不是最大的买家,他们也能影响整个市场趋势。
中国市场自然就是最佳对象。财富品质研究院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消费者全球奢侈品消费将达到1168亿美元,比2014年的数据增长1000亿元人民币。这组数据让外界对这个趋势保持着高度关注。
然而,不幸的是,从萨维尼 套房指数(Savigny Luxury index “SLI”)公布的情况来看,由于政策变化以及其他因素,如反腐败运动和汇率波动导致整个行业出现疲软状态销售成倍下降,只有大中华区销售持续增长,但增长速度也开始放缓。
国外媒体指出,这样的现象并不仅限于中国,而是在全球范围内发生。此前的一度飞速发展多是因为某些国家特别是在亚洲地区尤其是在中国的大量购买力驱动近几年的销售业绩疲软表明了这一点。大中华区除了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以外,也为世界其他地区提供了支持,因为它可以承受价格调整和经济周期波动所带来的冲击,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支撑起整体需求水平,使得即便在面临压力的情况下,也不会立即崩溃掉。而且,其自身消耗结构相对较稳定,不会因为短期内任何单一事件而迅速改变主导走势,这一点给予很多企业以希望,让他们相信尽管现在形势艰难,但未来依然充满可能性的机会空间。